活动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精神,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高等教育司于2018年4月启动“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项目实施四年来,已开展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论坛、高校人工智能教学研讨班、高校学生人工智能训练营3个项目共计36期,惠及400余所高校的14800余名师生。
2022年是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和重点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之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受教育部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启动了2022高校学生人工智能训练营。
AI
开营仪式
11月1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2022高校学生人工智能训练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正式开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教务处处长孟钟捷、终身教授祝智庭、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闫寒冰,英特尔(中国)院士戴金权、全球数字化能力建设项目中国区总监颜历以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饶师范学院、昭通学院的74位学生共同参加了开营仪式。
戴立益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对各位领导及营员们表示了欢迎。他指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背景下,教育功能正从知识传承向知识创新应用与能力发展转变,而教师是实现这一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关键力量。作为双一流部属师范大学以及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第二组团的牵头高校,华东师范大学肩负着培养未来卓越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承担着促进组团内各高校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作为本次训练营的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与英特尔合作,立足国际视野,重磅推出了“人工智能+教育”系列课程,全面关注师范生的AI意识与社会责任、AI知识与思维以及AI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广大师范生智能素养,促进师范育人协调发展。
夏娟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技术,顺应时代之变,科技竞争和发展要求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横跨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交叉融合性,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人工智能中外交流具有多重的重要意义。她希望参加训练营的同学能够认真参与学习和互动,在增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丰富文化学习、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科技文明交流互鉴,成为促进和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的实践者、贡献者。
颜历表示数字化能力已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企业界需要携手学术界、教育界共同完成这一挑战。英特尔开发了一整套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课程体系,以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能力的终身学习,为数字化时代做好全球人才的储备,而华东师范大学在引领中国教师及师范生数字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丰硕的研究成果和成熟的实践经验。此次英特尔与华东师大携手,期望通过本期训练营,聚焦未来的人才需求,打造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数字化能力建设项目,英特尔未来也会和华东师大开展进一步合作,通过项目升级,将全球最新的理念和实践应用于中国教师培养。
AI
专家报告
开营仪式之后,五位专家分别从国际和国内视角,分享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前沿发展与创新实践。
1
《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与挑战》
英特尔(中国)院士戴金权作了题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与挑战》的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可以增强人类智能、搭建智能基础设施等,但人工智能的应用也是有边界的,并且存在数据偏见等诸多挑战,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人工智能。
2
《人工智能+教育的新见解》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新见解》的报告,他指出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是促进人的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基本立场应该是人本人工智能,基本理论是人机协同,应用目标是智慧教育,实现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美好的学习发展体验。
3
《印度人工智能与学校课程的整合实践》
英特尔AI for Youth全球种子教师Ambika Saxena分享了《印度人工智能与学校课程的整合实践》经验,介绍了印度政府充分应用AI for youth课程体系致力于中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的做法,并通过六年级社会科学课程案例进一步说明了如何应用课程内容框架实现人工智能学科教学整合。
4
《新加坡人工智能与学校课程的整合实践》
英特尔AI for Youth教练Niki Lee分享了《新加坡人工智能与学校课程的整合实践》。他指出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举办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科技比赛,以培养学生对AI技术的兴趣、信心以及理解AI应用的相关伦理问题。通过“智能分类垃圾桶”案例,他详细剖析了如何在社区活动中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并对社会做出贡献。
5
《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未来教师能力发展》
闫寒冰作了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未来教师能力发展》的报告。她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文化劳动力和技术之间深层次的协同变革,这些变革促成了新的教育模式,转变了教育机构的运作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她分析了“文化变革” “劳动力的培育变革”“技术变革”三大教育数字化转型指标的具体内涵,并以破解不可能三角为线索,就我国当前教学评估体系、学校样态、教学资源建设等最新的实践进行了分享。
AI
课程学习
本期训练营中,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携手英特尔重磅推出了“人工智能+教育”系列课程,课程着眼于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方法和策略。课程分为“感受人工智能”“理解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反思人工智能” 四个模块,通过问题思考、工具体验、交流分享、教学设计、实践应用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掌握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策略并能理性恰当地选用,为探索并适应人工智能融合的教育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
樊红岩《人工智能意识与社会责任》
❖
彭红超《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模式》
❖
吴昭《人工智能数据基础及机器学习》
❖
姜昌华《人工智能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
❖
宫玲玲《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方法与工具》
AI
灯塔校分享
为了更好帮助参训学生理解人工智能在中小学的应用实践,训练营特邀三所英特尔AI For Youth“灯塔校”,就学校在创新教学方法、普及人工智能、助力乡村地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秀经验进行了分享。
朱皓斌《让初中生走进人工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耿雪屏《Intel AI for Youth课程的三种实践 》
赵博《AI for Youth观察、探索、思考》
AI
结营仪式
12月11日下午,2022高校学生人工智能训练营圆满收官。参加学习的17个小组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践作品的展示交流,五位授课教师对同学们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后续作品的优化方向给予了进一步指导。
英特尔中国教育行业总监秦莉在总结中指出,作为一家技术公司,英特尔始终秉持着专业的教育态度和精神,始终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为追求。当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她期待参训学生在未来的教学和学习生涯中,建立成长型思维,不断探索新技术、充分发掘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方法。
闫寒冰认为本次训练营立足全球视野、关注教学实践、灵活开放、注重合作,参与学习的70位同学表现出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并产出了优秀的学习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她表示,学院未来将继续着眼于创新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