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返回
黑龙江省边境县教师能力素养提升“三年会战”项目华东师大研修班顺利开班
发布时间:2023-10-23     作者: 访问量:6083

10月16日上午,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黑龙江省边境县教师能力素养提升‘三年会战’项目华东师大研修班”隆重举行。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组秘书处秘书长黄贵珍,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马旭,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闫寒冰,绥芬河市教育局副局长田雪,穆棱市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副书记许丽君,东宁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刘春利,以及来自黑龙江省东宁市、穆棱市、绥芬河市中小学专兼职培训者及优秀校长和教师共计456名全体学员,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相关领导,通过线下集中及线上参会相结合的形式出席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吴德芳主持。

图片1.png 

 图片2.png

闫寒冰在致辞中指出,加强边境县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部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也是黑龙江省落实“固民兴边”战略的创新之举。本次“三年会战”行动计划的实施,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创新路径。华东师范大学对 “三年会战”项目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围绕培养目标,组建高质量专家团队,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精心策划培训方案,将培训与访学工作有机结合到一起。针对同一批学员的三年持续发展,规划了专业的成长路径及相匹配的梯度课程,为项目的高质量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3.png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教师培训部张俊副主任对培训安排做了详细介绍。他指出,此次培训不单纯是普通骨干教师培训,而是区域“种子”教师的培养,是以任务驱动的实战型培训,是面向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建设的协同体培训。此次研修的目标,是聚能本地关键力量,推动教师整体发展。通过提升专兼职培训者及“三名”关键对象的专业能力素养、引领辐射能力,构建培训引领协同体,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三名”工作室对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的推动作用。培训课程内容则是分角色课程体系,从综合到聚焦,完成对专兼职培训者、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针对性培养。

 图片4.png

随后参训的三个边境县带队领导做了发言。绥芬河市教育局副局长田雪指出,省教育厅重视边境教育,尤其记挂边境教师,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对牡丹江地区包括三个边境县开启的为期三年的倾情相助,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在接到项目任务后,绥芬河市通过主动谋划、迅速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认真遴选学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也要求,参训学员在项目学习期间,需以积极的态度及时转换角色,放平姿态、调整心态、保持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以科学的方法认真学习研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片5.png 

穆棱市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指出,参加黑龙江省边境县教师能力素养提升“三年会战”项目研修,将深化穆棱市每位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理论的深度理解,提升课堂研究和教学能力以及科研水平,穆棱市各位基层教育工作者会以此次研修为契机,与绥芬河市、东宁市兄弟市县建立学习和研究共同体,多交流多沟通,将研修收获转化和应用到穆棱市的教育指导和课堂教学实践中。

图片6.png 

东宁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刘春利对学员的学习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求全体学员转变角色,全心投入,充分认识本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增强自身学习动力,积极转变角色;二是要求学员主动参与,勤学深思,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多思考,多交流沟通,多总结经验,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求学员积极转化,迁移提升,培训后将所学所得真正用到具体实际工作中,赋能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者和培训者,为本地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图片7.png 

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马旭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深刻认识“三年会战”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三年会战”项目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兴边富民”战略的重要举措,具有政治意义;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边境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对于留住人心、留住人口、留住人才有重大现实意义;以精品项目为牵动,力争打造“龙江实践”新经验,为全国边境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样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二,深刻认识“三年会战”的目标任务和同志们肩上的使命。要坚持高标准,通过项目的实施,彻底解决边境县教师能力素质不高的问题;要深刻认识每个人肩上的责任,打造带动和引领边境县全体教师校长提升能力素质的领头雁和排头兵;要做到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智慧和汗水继续无私地奉献在祖国东北边陲的大地上。第三,要全身心投入三年会战。“三年会战”项目是在各位专家的精心设计下,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打造的精品项目。一年打基础,两年大提升,三年成体系。在项目实施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都有较高要求的任务,希望每位学员要树立长期作战准备,把精神、精力和追求,凝聚到学习培训和教育实践当中。

图片8.png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组秘书处秘书长黄贵珍做了题为“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使命与担当”研修班首场主题报告。她指出,国家要大力培养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名师,这三类人才不仅在省、市需要有,更要以县为单位,分类分层进行培养。习总书记要求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要达成该目标将涉及很多决定因素。此次项目一方面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黑龙江重要讲话精神,另一方面是国培项目的精准帮扶,项目的总目标是1+3+N“1”是一个中心,“3”是“三名”工作室,“N”则需要依靠每一位学员,通过三年的培养,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帮助更多教师提高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创新能力。此次三年大会战,是系统工程,需要行政推动、专业引领,同时也需要每一位学员的主体自觉,才能出成果。在座的每一位学员,都需要做到“三明”:明目标、明起点、明着力点,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培养使自己更专业、更有能力、更自信,能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员要用教育家精神指引工作,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的志向和抱负,为教育强国、兴边富民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名校长。

图片9.png 

黑龙江省边境县教师能力素养提升“三年会战”项目华东师大研修班,将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丰厚底蕴、拓展能力为出发点,以“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建设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手段,采取理念解析、专项指导、专业诊断、案例分析、示范观摩、成果分析、专项答疑、跟岗研修等方式每年开展15天的集中面授和名校访学培训,结合实际开展相应的返岗实践指导和“三名”工作室建设指导,打造区域性专业发展共同体,带动县域教师完成师德全员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班级管理能力培训和校长办学能力培训,引领县域教师和校长全员提升能力素质,推动本地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落实黑龙江省“固民兴边”战略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