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各省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进展与成效,总结做法、辐射经验、提炼亮点,4月20日、21日能力提升工程2.0调研专家组一行七人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现场调研。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调研员张春柳,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成员闫寒冰、宋冬生、宋海英、张秀梅,以及能力提升工程办工作人员魏非、吴昭参与了本次调研。调研活动聚焦能力提升工程2.0方案设计及推进实施,培训团队建设及工作开展,区县、学校、培训机构项目实施,学校校本研修活动和校本应用考核开展,培训机构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调研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现场观摩、平台访问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了广西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进展和成果。听取汇报,了解不同层级的实施情况
广西教育厅汇报会现场
4月20日上午,调研专家组首先在自治区教育厅听取了广西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汇报。自治区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黄明宇代表教育厅汇报了全区工作方案及推进情况。他表示为顺利实施工程2.0,自治区设计了“四·七”整体架构,明确了四个要求,制定了“开展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推动教师研训”等七方面措施,形成了本地培训的新模式。
广西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黄明宇处长汇报广西提升工程2.0开展情况
南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王文蓉代表自治区专家工作组汇报了市级培训团队“学用评”一体化的建设工作,她分享了广西市级培训者培训项目通过程序化、递进式的研训活动和清晰明确的考核标准,确保培训者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的经验和做法。随后玉林市教育局、玉林市兴业县教育局以及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贺州市八步区龙山小学、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鉴河小学分别汇报了市、县、校三个层面推进情况。 调研专家组认为广西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有诸多亮点,从自治区到学校教师层层衔接,抓住了建设培训者队伍这一关键问题,并根据广西实情开发设计教师可应用可迁移的工具和方法,产出一系列可供其他省份学习和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张春柳调研员现场点评
专家组成员、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组长闫寒冰现场点评
现场观摩,调研校本研修的学校特色4月20日下午和21日上午,调研专家组分别来到南宁市西乡塘区位子渌小学和经开区友谊路小学进行现场观摩。在位子渌小学,调研专家组现场参与和感受了广西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与实践展示评比活动,并了解了整校推进的模式和做法。在友谊路小学,调研专家组观看了校本应用考核的流程演示与信息化教学课例的展示,还听取了广西有关培训实施监控的汇报。
专家组与位子渌小学壮族学生合影
专家组参观自治区试点校应用创新与实践成果展板
参赛选手向专家展示比赛作品
位子渌小学校长青军介绍学校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情况
友谊路小学校长李婵娟介绍学校整校推进情况
校本应用考核流程演示
信息化教学课例《用数对确定位置》
专家组在南宁市友谊路小学
系统反馈,给予专业评价与建议现场观摩结束,调研专家组就广西能力提升工程2.0开展情况与广西教育厅、工程办以及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和反馈。专家们表示本次广西的调研让大家“眼睛一亮,心中一跳”,充分感受到了自治区领导、工程办及各实施单位对能力提升工程的高度重视和通透理解:整校推进方面凸显了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特点;校本研修中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施模式,一校一案,凸显以校为本的发展理念;学校校本研修课程化,聚焦教师的实践学习也突出了研修的特点;培训者培训扎实有效,从上至下衔接良好、运转高效。 同时调研专家组也给出了一些继续深化和提升的建议。包括进一步做好课有所用、教有所改、学有所用,思考利用能力提升工程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层次改革;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专家团队建设,注重培训成效提炼,做好成果的辐射;进一步强化工程进度、学校教师研修、培训机构实施过程的监测与评估,整体提升工程品质。
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意见反馈
最后张春柳就本次调研的整体情况做了总结。她指出广西的实践真正践行了能力提升工程2.0的理念,使学校有愿景、教师有方向、学生有变化,工程目标有序推进中,成效初显。 后续工程办还将陆续启动对其他省市的现场调研工作。
文|图 吴昭 来源|研发部 编辑|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