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返回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
发布时间:2016-11-25     作者:wapdmin 访问量:278

11月23日至24日,“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教育学会共同承办。来自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育学会、上海市教委、华东师范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和联盟共同发起单位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相关院系的负责人,以及来自上海各区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的负责人、专家和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会议,共商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

 

各方代表热烈祝贺联盟成立与论坛开幕

在23日上午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发展处处长黄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念鲁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开放教育学院院长戴立益主持。

陈群在致辞中对本次大会和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他认为,“培训专业化”是加强教师培训内涵建设的当务之急,培训者亟需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与支持下,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教育学会联合提出了倡议,并协同多家教师培训机构共同发起了“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为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研究基地与系统化解决方案,使其研究更具系统性,实践更具专业性。在联盟后续运作中,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将作为“教师培训者联盟”的秘书处单位,继续为联盟运作及活动开展提供服务。

黄伟代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对中国教育学会及大会组织者表示感谢。他强调,随着培训工作的发展,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内容、形式与成效的要求不断提升,这就需要不断研究教师的实际现状、真实需求与发展方向,让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真正转化为能够帮助教师解决真实问题的培训。“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的成立是我国“培训专业化”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联盟的工作应面向前沿、面向难点、面向实践所需,为教师培训工作出谋划策,协助教师工作司推进全国教师培训工作发生质的飞越。

王平代表上海市教委对“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上海市教委一直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最近几年上海市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得益于为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所构建的政策、制度、氛围等方面的条件。教师培训者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专业主力军,上海市已经在《上海市“十三五”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中将“加强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列入主要任务。面对教师培训者的发展问题,上海市教委将携手教育界同仁,攻坚克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杨念鲁就与会者关心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中国教育学会为什么要建立这一联盟?这个联盟的愿景是什么?这个联盟的性质和目标是什么?他认为当前学会体系中,面向教师培训者的支持方面比较薄弱、不够聚焦,中国教育学会决定成立这个联盟,以专注的态度、专项的平台来支持相关研究、交流与实践,通过为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创造交流机会、提供研究基地与系统化解决方案,探索培训者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与路径,帮助教师培训者应对专业化的挑战,成就教师培训者的专业梦想。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举行成立仪式

开幕致辞环节之后,大会举行“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成立仪式。杨念鲁宣布“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正式成立,随后联盟理事长尹后庆,联盟顾问袁振国、吴颖民,联盟秘书长朱婷,常务副秘书长闫寒冰、周增为,以及十家联盟发起单位负责人共同启动了“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的成立宣传视频。全场800多位与会者共同见证了中国教师培训发展的这一历史时刻。

联盟理事长尹后庆在成立仪式上发表简短感言,他表示非常荣幸当选为联盟理事长,感谢大家的信任,他同时指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关涉教师个体,教师的肩膀还托起了学校,需要通过培训来成就每一位老师,让培训成为“教师职场上的竞争力”和“职业生涯中的幸福源”。

 

论坛主旨报告聚焦教师培训专业化

针对教师培训的发展特征,大会安排了四个主旨报告,重点探讨教师培训中的热点问题和专业发展方向。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闫寒冰教授主持论坛。

在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联盟顾问袁振国教授做了《教师培训的历史转型》报告。他强调教师培训的转型并不是急转弯,而是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当前经济主导方式、学生学习需求、家长教育观念都发生转变的情况下,教师教育的方法和行动也需要相应转变。因此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师培训内涵提升的重要性空前凸显。袁振国提出:(1)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培训这项工作首先要“专业化”;(2)要将教师培训的福利化行为转变为教师的个体需求,教师培训需要走“个性化”道路;(3)教师培训应该努力地让教师发展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以及学术情怀和人文情怀,走“综合化”道路;(4)要充分重视和建设资源平台,运用智能管理,创建互动社区,用“信息化”助力教师培训工作;(5)校本研修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培训途径,教师培训要走向“校本化”,但要通过专家引领实现高质量校本研修,不能把“校本研修”变成“本校研修”。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联盟理事长尹后庆在《成就教师——教师教育的新境界》报告中结合上海市基础教育的发展阶段,梳理了上海市教师培训的发展历程,指出教师培训需要关注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他着重介绍了上海教师“校本研修”的情况,指出校本研修的主体是教师,场所是学校,在其中教师发现并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研究结果则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他进一步分析指出,“校本研修”解决了教师“实践智慧”的发展问题,而“实践智慧”是教师的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的标志。最后,尹后庆提醒大家,在追求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目标时,不要忘记成就每一位教师,要让培训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幸福之源,实现教师教育的新境界。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是教师教育转型升级的关键》主旨报告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联盟顾问吴颖民研究员提出:(1)需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教师教育领域的新变化、新挑战;(2)需要充分认识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3)需要充分认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建设在教师发展学科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他还从重心下移化、参与全员化、投入常态化、需求刚性化、队伍学术化,影响扩大化、功能常态化等七方面概括了教师在职培训发展的走向,并分享了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与管理”专业学科点的建设经验,呼吁通过学科建设的路径来推动教师培训专业化的科学发展。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顾泠沅在《范例与思考——上海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报告中,以上海基地教育成功经验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范例,着重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中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1)注重数学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追求;(2)培训管理重心下移并形成完整体系;(3)课堂改进重在经验挖掘与有所创造;(4)不可或缺的指导队伍发挥关键作用。

 

联盟首届论坛为教师培训者搭建通畅交流平台

“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是教师培训领域一个公益性、合作性的行业协作平台,以“成就教师培训者的专业梦想”为宗旨,致力于为教师培训者创设相互学习、研讨的学术交流机会,共同探索教师培训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路径。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各区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本次大会特设“上海市各区教师培训工作展”,上海市16个区的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均在大会现场进行了教师培训工作成果展示与经验分享,供会议期间与会者参观和交流。

大会还特地安排了上海市8个区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的现场观摩与研讨活动。23日下午,近5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分成8组,分赴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黄浦区教育学院、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闵行区教育学院、普陀区教育学院、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通过聆听主题报告、工作坊交流、学院参观等多种形式,分享教师培训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方法,与会者在半天的现场实地考察活动中,亲身体验,充分交流,都感到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