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精品培训项目 返回
一键提升你的数据素养
发布时间:2021-10-03     作者: 访问量:6720

Data Literacy

  大数据时代,教育在智能技术的作用下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教学环境重构,教学范式加快转型......教师必须要为这场“革命”提前做好准备,具备识别有效数据、获得洞悉见解的能力,而这正是新时代教师数据素养的体现。

  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数据素养,提升其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处理、解释等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学学院(教师发展学院)历时一年倾力研发了《教师数据素养提升》系列课程,以期更好地支撑教育教学的优化与变革。

课程简介

01 课程目标

  课程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出发,旨在帮助中小学教师转变依据经验教学的思维,培养透过数据表象探究潜在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实践中的数据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数据时代的教学要求。

微信截图_20211003105649.png

02 课程框架

  课程采用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分为:成绩分析、成果分析、行为分析、数据可视化工具与策略四个模块,覆盖了大数据时代教师数据素养的基本要求。

微信截图_20211003105932.png

03 课程特色

   实用性

从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关注教育教学的真实需求。

   参与性

以参与式活动贯穿课程设计,融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一体,便于教师的实践迁移。

   通俗化

提炼和设计了多个真实情境,使抽象统计概念更通俗易懂。

   模块化

采用模块化设计,在保证内容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又保持模块间相对灵活和独立,可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培训对象需求动态调整,按需定制。

   支架化

极富创意地设计了常用统计量表及可视化图表卡片、操作指南等学习支架,便于教师过程中的持续理解和练习操作。


微信截图_20211003110530.png

课程研发过程

  《教师数据素养提升》系列课程经历了框架设计、课程开发、迭代修订、试点优化等多个研发环节。研发过程中,邀请了多位中小学校长、教研员、一线老师参与研讨,汇聚实践智慧。经过多轮迭代、反复打磨、高频次的说课磨课后,最终形成四个模块的课程内容。

微信截图_20211003110943.png

微信截图_20211003110957.png

课程实践

  4月29-30日、5月14-15日,课程团队分别来到山东荣成三中和昌乐一中开展了课程培训并听取反馈。团队成员从成绩的基本分析(排序、均值、中位数、众数、频数分布、标准差)、成绩的进阶分析(标准分、推进率、超均率等)、成绩的可视化分析(箱图、柱状图等多种分析图表)、学生行为和成果数据分析(评价量规、评价量表、t 检验)等方面开展了讲解和活动引导,参训教师参与积极,互动热烈。

微信截图_20211003111710.png

学员心得

  培训后学员对课程内容的评价颇高,普遍认为课程内容丰富、实用,贴合日常教学实践。

  • 通过学习数据素养提升课程,我的数据思维有了很大提升,掌握了更多的可视化呈现方式。我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同时对学生成绩和成果分析也有了新的思考。

  • 这次培训让我对数据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对学生成绩的分析,打破了以往我只关注平均分、名次等简单分析的局限性,理解了应全面、多角度以及动态地看待学生成绩。

  • 培训给我带来了理念的转变,我对学生的评价更有据可依,也明白了不应仅仅关注成绩反映的表象问题,而需要深度探究背后的原因。

  • 培训中,我学习了很多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加深了对基本函数的理解与应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果的分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开展教学很有帮助。

研发团队

领衔专家

闫寒冰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工作组组长

微信截图_20211003112406.png

主持专家

魏非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核心成员

微信截图_20211003112413.png

核心成员

微信截图_20211003112424.png